|
售價:458
|
除了宗教與儀式變遷:多重的宇宙觀與歷史 相關商品及價格也一並整理成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雅虎購物、momo購物及博客來是我比較常去逛的EC網購平台,常常有優惠商品可撿便宜。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宗教與儀式變遷:多重的宇宙觀與歷史,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宗教與儀式變遷:多重的宇宙觀與歷史也有些網路上部落客的評價也值得我們參考.整理了GOOGLE上關於宗教與儀式變遷:多重的宇宙觀與歷史搜尋前幾名排序的資料來輔助! |
|
因為我自己也想要了解宗教與儀式變遷:多重的宇宙觀與歷史,所以到處尋找資訊做功課.WILLIAM不吝嗇分享他的生活點點滴滴;包括網路上購買的任何東西.希望我整理的資料能對我大家WILLIAM有幫助。雅虎購物、momo購物及博客來是我比較常去逛的EC網購平台,常常有優惠商品可撿便宜。宗教與儀式變遷:多重的宇宙觀與歷史該商品熱烈銷售中~ 避免向隅,欲購從速~ |
內容簡介 本論文集集結了來自台灣、美國和歐洲的傑出學者。 本書對從事宗教研究的學者和學生, 以及對亞太地區、少數民族、基督教、本土運動、歷史與宇宙觀變遷中 儀式身體的社會化等議題有興趣的讀者,能夠產生相當的興趣。 宗教與儀式變遷這個主題,以及從一套信仰實踐轉到另一套的改信過程,在近年來已成為人類學和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學、宗教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重點。這其中又以基督教改信研究的發展最為成熟。這部論文集收錄了能夠將這個領域的研究繼續往前推進,並且研究方法新穎的論文。首先,這本書集結了來自台灣、美國和歐洲的傑出學者。其次,這些研究都是以比較研究的角度,將台灣南島原住民研究和太平洋島嶼社會研究(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所羅門群島)放置在一起。在這些論文之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儘管所有的變遷都擁有一個類似的過程,個別歷史的特殊性還是存在。在針對這些問題的分析詰問之下,比較研究的重要性愈加明顯。在這本書問世之前,在這領域中沒有其他任何著作將不同背景的學者以這樣比較研究的架構聯繫起來。這部論文集對從事宗教研究的學者和學生,以及對亞太地區、少數民族、基督教、本土運動、歷史與宇宙觀變遷中儀式身體的社會化這些議題有興趣的讀者,相信能產生相當的興趣。作者簡介PAMELA J.STEWART(STRATHERN)教授、ANDREW STRATHERN教授 是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人類學系的一對夫妻檔教授。他們同時身兼蘇格蘭亞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愛爾蘭與蘇格蘭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英國德倫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的訪問學人和訪問教授;以及多年的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訪問學人。他們的網址是WWW.PITT.EDU/~STRATHERN。他們出版了超過35本專書和超過150篇文章,主題多為他們在太平洋、亞洲(以台灣為主)和歐洲(以蘇格蘭和愛爾蘭為主)等地區的研究。他們最近合寫的書包括《魔法、巫術、謠言和閒話》(WITCHCRAFT, SORCERY, RUMORS, AND GOSSIP, CAMBRIDGE UNIVERSITIY PRESS, 2004);和《自我與群體:行動中的親屬》(SELF AND GROUP: KINSHIP IN ACTION, 將由PRENTICE HALL出版)。他們最近合編的論文集包括《亞洲儀式系統:綜合與斷裂》(ASIAN RITUAL SYSTEMS: SYNCRETISMS AND RUPTURES,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7)和《交換與獻祭》(EXCHANGE AND SACRIFICE,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8)。葉春榮教授 美國密西根大學人類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民族學博物館主任。葉教授多年來致力於台灣宗教與儀式的研究,並且在這個領域有相當傑出的成就。詳細資料ISBN:9789570836332 規格:精裝 / 45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宗教命理> 宗教概論  內容連載噶瑪蘭人SALIMAN(獸靈)的社會想像:流動的男性氣概與男性權力
劉璧榛(中研院民族所) 男女區辨是大部分台灣原住民社會互動中隱喻象徵的來源,因此性別是瞭解台灣原住民宗教與儀式變遷非常重要的面向。本章將聚焦分析噶瑪蘭人SALIMAN大型獵物的靈魂信仰,及其相關獵頭、打獵活動的象徵再現,看噶瑪蘭男人的男性氣概與權力,如何透過此信仰實踐主動地在動態中建構起來。換句話說,本章將藉由分析噶瑪蘭人對SALIMAN(獸靈)的多元想像,看這個獸靈意象如何捲入一連串相關連的政治經濟與性別化的實踐,被作為建構男人與女人、男人彼此之間社會關係的政治策略。
早期MARGARET MEAD(1935) 從一個人的生命週期切入研究男性氣質,她以巴布亞新幾內亞不同社會中的民族誌,探討文化結構如何制約男性的社會人格。經過四十多年,女性主義崛起後,性別的議題更廣泛在人文社會學科研究中燃燒蔓延。比起先前MEAD的研究,GILBERT HERDT (1981,1982)則更聚焦在男性集體的成年禮儀式,看男性氣概如何在扮演社會化的儀式實踐中被建構起來。MAURICE GODELIER (1982)也用這種男性中心的身體、符號的象徵實踐,更進一步理解男性支配的社會運作邏輯。PIERRE BOURDIEU(1998)以去歷史化阿爾及利亞KABYLE人的民族誌資料,也思考哪些機制及機構再生產這些無意識的男性支配象徵結構。換句話說,(再)生產男性支配的男權制,有其相對應的男性氣質,而形成這種相關的男性氣概必須通過儀式、競爭的機構體系與經濟結構的歷史等,及背後有一套象徵體系在運作,並非是偶然發生,或僅是單純腦中的一個概念或是人格身份。這些理論都相當注重男女或男人間的權力關係,不過較忽略變遷的問題和殖民者帶來的影響,以及男性社會化的研究中,多半假定行動者是被動的學習。
1990年代之後的男性研究接受後現代及全球化帶來的挑戰,ANDREA CORNWALL及 NANCY LINDISFARNE(1994)企圖從女性觀點及後現代的詮釋方式,將焦點放在性別形成過程的流動性上,強調定位及描述男性認同的多樣性,以拆解(DISLOCATE)男性氣概的種種支配形式。R.W. CONNELL (1995)則關心西方社會如何形成男性氣概,及不同類型的男性氣概之間的聯盟、支配與從屬關係,如何通過排斥、包容、親近與剝削等實踐活動,使這些關係得以建構。本章節將研究女性擁有較高社會地位及權力的台灣原住民噶瑪蘭社會,從其對SALIMAN獸靈的社會想像及男性較個人性的相關信仰儀式切入,看男人如何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實踐確證自己,並且與其他女人及男人建立關係,成為一個社會主體,以提供結合宗教、儀式變遷、男性氣概與男性權力研究的新框架。
男性氣概的定義是人與特定的歷史環境辯證而來,不是一成不變,因此我們將從十九世紀初噶瑪蘭人受到漢移民衝擊、及後來日本殖民、五○年代基督宗教進入,到近年來族群關係改變的脈絡下,來探討SALIMAN(獸靈)中具流動性的男性實踐、重構與替換。另外,我們也從情感表達面切入,看這個SALIMAN(獸靈)的社會想像如何成為男性面對變遷的社會壓力下,一種情感抒發的方式。如此,讓我們在社會外部力量與內部動態變遷的交互影響脈絡下,理解男性氣概非穩定性的養成及男性權力產生的社會邏輯,及性別多元權力形成的社會過程。 看完整內容連載 |
詳細商品說明 |
資料來源:博客來
p1d2bb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